找到相关内容689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律与政治、法律原理之同异

    用以节制罪恶,且用以实现人类的「善良动机」或「社会动机」所欲达成的目标。僧团规制则要维持现有的僧团秩序,促进个人或僧团「善良动机」与「社会动机」之实现──后者如:成就僧团的和合安乐与清净,俾僧团受到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74069.html
  •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所见唐官文书“行判”的几个问题

    为大署判后曰:‘南山或可改移,此判终无摇动。’竟执正不挠,怀贞不能屈。”又如“陆大同为雍州司田时,安乐公主,韦温等侵百姓田业,大同尽断还,长吏惧势,谋出大同,会将有事南郊,时已十月,长吏乃举牒会大同...

    向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74861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理而行,我们就会拥有安乐、祥和、幸福、宁静的人生,这是彼岸。般若能把我们从此岸度到彼岸。 【解脱痛苦的原理─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】 经文大意是:观自在菩萨进入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

    职业营生。若能随分随力,常时忆念。则神凝意净,业消智朗。自然身心安乐,诸缘顺适。其为乐也,何能名焉。愿见闻者悉皆修持。各怀自利利他之心,共发已立立人之愿。恭敬受持,随缘倡导。展转流通,令遍国界。俾一切...为之。遂得身体成立,诸事顺适,身心安乐。从生至死,受用自在。若如来谕,已不知佛之所以然,及净土之所以然。虽佛祖诚言,亦不肯因之生信。推是以求,阁下终曰喫饭,终曰穿衣。其充饥御寒之所以然,为知也,否也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176621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慈,是至极的博爱,是平等而又无条件的给予,能够令无量众生,在佛的慈爱普荫中,获得出世间的利益与安乐,谓之:‘慈无量心’。悲,是至极的同情心,正义感,是无限度、无止境的救济。平等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,一切研究知识当是为促进人类众生之和平安乐。重智而忽略慈悲,是偏向甚而可畏之发展。吾人当以佛法中平等、慈悲之理念为前导,深入了解人生苦乐之因果,如此学术研究及科技发展,方能真正利益大众,净化人心。 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人民就会和平康乐,社会就会安定团结,国家就会繁荣昌盛,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,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。这就是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标。   赵朴初强调指出人间佛教是以五戒十善为学佛的起点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二单元:天子相应

    进一步引导到出世解脱的“究竟安乐”上。这是第十九经。   再来是26经,26经是很有意思的。有一个“赤马天子”,他问佛陀,请看第二段那句,翻得不太好,它的意思应该是说,赤马天子向世尊问说:“那个世界...神通他就可以跑到世界外面,外太空或哪里,他的观念是:身心安乐的境界,是在那个地方。可是佛陀的观念不是这样,佛陀一样“离诸爱欲”,可是“离诸爱欲”的目的不是要“神通”,不是要得“定”,或者说不只是要得“定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877132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2.集谛——痛苦之因乃由贪、、痴而来。   3.灭谛——有超离一切痛苦之和平安乐之境地,名涅。   4.道谛——达成涅之方法是修习戒、定、慧。   关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“初转法轮”,在《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

    机教相扣,替人着想,对什么缘讲什么话,常作自他相换想,外缘就会慢慢好起来。戒律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外缘,促使自己与僧团融为一体,正所谓“摄受于僧,令僧欢喜,令僧安乐,令僧调伏”,也即是令僧清净、和合。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42477361.html